發布日期:2013-12-16
行業人士預計,由于碳酸錳礦供應日趨緊缺,未來3-5年內國內電解錳年產能可能將縮減50-70萬噸。
中國90%以上的電解錳冶煉廠用碳酸錳礦作為主要原材料,但隨著數十年來的任意開采,導致錳礦資源不斷縮減,價格也因此直線攀升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找不到新產品代替,未來三至五年內中國可能將損失50-70萬噸的電解錳年產量。
為填補這一空缺,國內很多生產商及相關協會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新材料技術,如二氧化錳及一氧化錳,目前國內錳礦加工企業通過顎式破碎機、礦石雷蒙磨、高壓磨粉機等設備,加工出300目左右的二氧化錳粉,應用更加廣泛。在提高了細度和產量的前提下,錳加工企業的效益也日益提升,但是內需的加大,讓我們對錳礦的需求更加迫切。
在國內錳礦供應緊縮及價格持高驅動下,近些年來很多生產商開始把目光轉向進口國外錳礦資源,從國外進口錳礦原礦石,然后通過破碎機、磨粉機等設備來進行深加工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錳粉高需求的壓力,但是長期下去,勢必會引起上游企業錳礦開采的緊張度。
從現下情況來看,各地大力支持探礦,鼓勵地方經濟投資礦產品開發,已經引起了新一輪的礦產能源開發熱潮,在這個時期相信會出現更多的錳礦資源,而公路、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也給礦資源的充分利用做好了準備,雖然未來幾年電解錳會因為錳資源而縮減產能,但是宏觀調控下的社會經濟,斷然不會讓此情況長期保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