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13-11-06
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到了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道路和未來趨向。目前形勢下,我國的機械工業仍舊存在差距,不但從技術上就是從質量上也是很明顯,但是否這樣就說明我們中國的機械工業就沒有發展空間了呢?不是的,恰恰如此,證明我國的機械行業仍舊有巨大的空間。
中國的礦山機械工業(雷蒙磨)和國際山機械生產大國相比,依舊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。國外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,故此政府提出科學發展觀,新型工業化道路,節約型社會,都需要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得到體現。
再看,國際的礦山機械(雷蒙磨)的年產值居高不下,雷蒙磨價格一直不穩,這就說明了兩個問題,一是我國的礦山機械仍然處于"內向型",二是礦山機械(雷蒙磨)依然有比較廣闊的市場。但是,如何進入市場、占領市場則值得我們認真思考。
作為礦山機械行業中的佼佼者,鄭州通用礦山機器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雷蒙磨、破碎機、制砂機等系列產品都取得了市場上的拓展成功,雷蒙磨專家就目前的雷蒙磨市場進行了預測和總結。
首先,要在"好"字上下功夫。好,主要指的是質量,是品牌,是名牌。它的含義很廣,貫穿于礦山機械產品技術、過程技術和組織技術的全過程,貫穿于雷蒙磨配件、配套設備加工的各個工序,貫穿于礦山機械的產品總裝、調試直到用戶現場的安裝調試和售后服務工作的全方位、全過程、全天候。真正把礦山機械產品做"好"。
其次,要向"強"字方面去努力。從行業的品種、產量分析,我國已經形成了品種比較齊全且有一定數量的礦山機械生產大國。但從實質上講,在高質量、先進技術上和經濟效益上還算不上生產強國。要在現有基礎上,不論行業、企業,不論是整臺主機生產或零部件生產;都應當向"強"的方向去努力。
同時,要在"化"字上做文章。信息化在產品中體現為機電一體化,在管理中體現現代化。信息化已經由淺入深地變成現實。通過實現化",體現產品技術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。
重要的是要在"人"字方面動腦筋。不論實現"好"、"強"、"化",都需要通過人去實施、去實現,沒有人才是不行的。人才是興國之本、富民之基、發展之源,是科技創新、經濟發展、社會發展的探索者、實踐者。
小康大業,人才為本,礦山機械產業的發展也得靠人。要培養人才,留住人才,使他們創業有機會,工作有平臺,發展有空間。
全行業和企業都感到人才缺乏,可否組織實施產學研相結合,使科研開發、院校教育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,使科研教學有的放矢,使科研教學項目通過生產變成生產力。還可以廣開人才資源,包括國內、國外的人才資源,利用國內的人才資源是主要的。
每個企業所遇到的困境都不一樣,每個企業所采取的補救措施也不同,但都開始了對高效、減排、節能、環保上做起了技術革新,一方面雷蒙磨廠家都要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,另一方面是要同國家政策接軌,這樣才能有出路。